您听说过生物样本库吗?医院采集的血液、尿液、粪便以及病理切片等生物样本放在一起,就是生物样本库了吗?
生物样本库,也称为生物银行或样本资源库,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资源库”。它系统收集并长期保存珍贵的生物样本,如血液、组织、细胞等,并整合这些样本对应的关键数据信息,如临床诊疗记录、病理报告、医学影像等。样本库主要依托于医院建立,同时一些科研院所和制药企业等也会设立自己的样本库。
生物样本库,就像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宝藏库”,为探索生命奥秘、攻克疾病难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想象一下,医生每天在临床中都会接触到大量患者样本。合法、规范地将这些资源汇聚起来,通过深入的医学研究,科学家们就能从中挖掘疾病的秘密,进而开发出更精准的诊断方法、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这不仅是推动医学进步的强大引擎,更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守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基石。生物样本库的价值早已获得全球认可,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就将其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想法”之一。建设好生物样本库,就是在为全人类的健康未来播种希望。
先行者:1987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就牵头建立了“人类组织协作网络”,旨在为科研界提供宝贵的人体组织资源,加速癌症诊疗突破。
庞大基石:该网络已收集超过80万份来自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组织器官样本。如今,全美生物样本库超过600个,存储样本总量惊人地突破3亿份,且每年新增约2000万份,构筑了全球最庞大的生物样本资源体系。
前瞻性典范:英国生物样本库于1999年筹建,2006年启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前瞻性人类遗传队列样本库。
全民健康图谱:它成功招募了超过50万名40-69岁的志愿者,保存了超1500万份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
长期追踪: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志愿者进行长达20-30年的健康追踪,将疾病发生情况与遗传信息、生活方式等深度关联,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革命性洞见。
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人口众多、民族多样、疾病谱广,生物样本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地方特色。
起步不晚,发展蓬勃:虽较欧美起步略晚,但发展迅速:奠基之作(1994): 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中华民族永生细胞库”,保存了24个民族、58个群体的数千份永生细胞株和DNA样本。亚洲标杆 (2001): 天津协和干细胞库投入运营,成为亚洲最大的脐带血干细胞库,日处理能力达百份,储存样本超30万份。
近年来,各类高水平生物样本库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体系:
1.聚焦疾病:“专病库”,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肝病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血液病样本库、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牵头的肝癌重大专项库、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胰腺癌重大项目库等。
3.学科与区域协同:“学科群库”,如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疾病样本库等、“区域库”,如北京生物银行、上海张江生物银行。
4.机构平台:大型医院也纷纷建立综合性的“医院库”,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
生物医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形态各异的生物样本库,如同生命科学的“资源宝库”拥有不同分区。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这样认识它们:
1.“小微”研究库:由医院或研究机构的单个研究者或科室建立,服务于特定研究项目的样本需求。
2.机构级库:由医院或研究机构统筹建立,整合内部资源,服务更广泛的科研需求。
3.联盟库:由多个医院或研究机构联合组建,实现样本资源和数据的跨机构共享。
4.大型队列库:常由第三方机构主导,从特定社群大规模募集志愿者,建立长期追踪队列,如英国生物样本库。
5.国家/区域库:由国家或地区政府/组织主导建立,作为战略性资源平台,服务全民健康研究。
4.基因组库:储存健康人群或特定疾病人群(如肿瘤、遗传病)的基因组信息。
5.体液/固体样本库:收集血液、尿液、唾液、大便、脑脊液等各类体液及实体组织样本。
1.聚焦于特定疾病研究的样本库,例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样本库等。BG大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