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的赤水河二郎滩渡口,晨雾如纱幔般漂浮在赭红色的岩壁间。我蹲在被江水打磨光滑的青灰色礁石上,指尖捏着改良后的碳纤维鱼竿,鱼线划破水面的刹那,涟漪扩散处忽然倒映出 1935 年红军战士涉水的身影。这片曾被战火淬炼的水域,如今河岸边的野蔷薇开得正盛,钓饵沉入水中时,成群的宽鳍鱲在光影里穿梭 —— 这些银蓝色的精灵,正以另一种方式续写着河流的传奇。
作为深耕淡水垂钓二十年的资深钓友,我背包里的渔具箱藏着特殊的地图:泛黄的长征路线图与最新的赤水河鱼类分布图重叠在一起。从云南镇雄的赤水源到贵州赤水的入江口,我沿着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足迹溯流而上,在探寻 革命鱼水情 的同时,用钓获记录、水下摄像机和生态笔记,拼凑出这条 英雄河 的生态复苏密码。当鱼钩第三次触碰到二郎滩的河床时,钩尖勾住的不仅是一尾肥美的岩原鲤,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生命叙事。
土城青杠坡的晨雾里,87 岁的杨少清老人指着江滩上的凹痕说:当年我爷爷就在这里拴船,红军的浮桥从那棵黄葛树一直搭到对岸。 作为船工杨绍清的孙子,他至今保存着祖辈留下的撑船竹竿,竹节间还嵌着 1935 年川军子弹擦过的痕迹。史料记载,一渡赤水时,猿猴场(今元厚镇)的船工们用 21 只木船和 300 多块门板搭建浮桥,渔民陈老幺甚至将自家渔船改造成临时救护船,在枪林弹雨中运送了 17 名伤员。
更令人动容的是太平渡的 鱼粮故事。当地老渔民王大爷的父亲曾回忆,红军到达时正值冬汛,渔民们将捕捞的赤水河裂腹鱼用竹筒烤熟,混着苞谷面做成 鱼麦饼。在二渡赤水的战役间隙,炊事班在河畔支起行军锅,用河水炖煮鲜鱼,受伤的战士们喝着鱼汤恢复体力,而红军战士们则把仅有的盐巴分给渔民。如今太平渡纪念馆里,仍陈列着当年煮鱼用的铜锅,锅底的烟炱里仿佛还飘着 88 年前的鱼香。
在赤水河畔的丙安古镇,一块清代道光年间的 禁渔碑 与红军留下的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石刻隔街相望。碑文 严禁毒鱼、炸鱼,违者罚谷三石 的字样虽已斑驳,却与红军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的纪律形成奇妙呼应。当地文史专家考证,红军在扩红时特别强调 保护渔民生计,1935 年 3 月,红九军团在习水颁布的《保护赤水渔业公告》,明确规定 不得在产卵期捕捞,不得使用绝户网,这可能是我党最早的生态保护文件之一。
这种保护传统在当代仍在延续。赤水市钓鱼协会的档案里,记录着 1952 年渔民自发成立 护鱼队 的往事 —— 当年参与过四渡赤水的老船工们,带着儿孙在汛期巡逻,阻止电鱼行为。如今护鱼队已演变为拥有 200 余名志愿者的 赤水河生态护卫队,他们巡逻时佩戴的红袖章,颜色与当年红军的帽徽如出一辙。
2008 年的深秋,我第一次在赤水河习水段垂钓,整整三天只钓到一尾巴掌大的鲫鱼。当地渔民向英俊蹲在船头卷着旱烟说:十年前,我在这河段捕到过 9 斤重的野生鳜鱼,卖了 7000 块 —— 那时候的赤水河,闭着眼睛撒网都能捞到鱼。 他掀开船舱里的塑料筐,里面是刚从电鱼器上解下来的小鱼苗,最小的岩原鲤苗只有手指长。
生态监测数据印证了这种衰退:2010 年中科院水生所的调查报告显示,赤水河干流鱼类种类较 1980 年减少 38%,圆口铜鱼、长薄鳅等珍稀物种已难觅踪迹。更触目惊心的是 2015 年的卫星遥感图像 —— 赤水河中下游分布着 137 个小煤窑和 89 家小酒厂,沿岸 20 公里的河面泛着油花,监测断面的 COD 值超标 4.7 倍。我至今记得 2016 年在茅台镇下游看到的场景:成群的死鱼漂浮在酱香型酒厂的排污口,白鹭站在死鱼堆里茫然四顾。
2024 年清明,我在云南镇雄赤水源的庙子落水洞河段,用 4K 水下摄像机拍到了震撼画面:成群的长薄鳅在溶洞暗流里穿梭,最大的个体超过 50 厘米,背鳍在水流中如旗般舒展 —— 这是该物种时隔 32 年再次在原生地被记录。据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局的数据,禁渔七年来,云南段鱼类种类从 2020 年的 36 种恢复到 43 种,习水段更从 42 种增至 67 种,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
增殖放流的成效在钓鱼者的鱼护里可见一斑。2023 年端午,我在习水河支流钓到一尾带红色标记的岩原鲤,经检测是 2021 年放流的苗种,三年时间已长到 1.2 公斤。赤水市水产站的王站长展示了一组对比照片:2017 年禁渔首日,工作人员在太平渡捕捞的样本中,80% 是不足 10 厘米的幼鱼;而 2024 年同期样本中,成鱼比例已达 65%,其中岩原鲤、中华倒刺鲃等大型鱼类占比显著提升。
在习水河官渡段的垂钓区,65 岁的退休教师李建国戴着 生态垂钓监督员 的红臂章,正在劝阻一名使用串钩的钓友。以前我们钓鱼比谁钓得多,现在比谁护鱼做得好。 他打开手机相册,里面存着 2019 年至今拍摄的 300 多张电鱼取证照片,其中 12 起案件协助警方破案。这种转变源于 2020 年赤水市钓鱼协会发起的 以钓护渔 行动 —— 协会会员自愿放弃使用倒刺钩,改用无饵路亚钓法,并承诺 钓获放流,只留影像。
更具创新性的是 钓鱼执法 模式。2023 年起,赤水市农业农村局聘请 20 名资深钓友担任 民间渔政观察员,他们配备 GPS 定位仪和 4G 对讲机,在垂钓时同步监测水质和鱼类活动。钓友老张的记录曾发挥关键作用:2024 年 7 月,他在赤水河支流发现一处隐蔽的电鱼船窝点,通过实时定位协助执法队查获非法渔具 13 套,这成为当年 清水行动 的典型案例。
昭通市水务局的档案室里,保存着 2018 年拆除小水电的工程日志。在赤水河上游的倒流河河段,17 座小水电站的拆除工程持续了 287 天,施工人员用爆破方式打通壅水坝时,监测到大量被困的齐口裂腹鱼顺流而下。更关键的是生态流量的恢复 —— 拆除前,该河段枯水期流量仅 0.3 立方米 / 秒,拆除后恢复至 2.1 立方米 / 秒,满足了圆口铜鱼产卵所需的水流速度。
栖息地修复工程充满巧思。在镇雄县赤水源湿地,工程师们用当地的石灰岩堆砌成丁坝,形成 4000 平方米的回水滩沱。我在现场看到,这些模仿天然河湾的结构里,布满了直径 10-15 厘米的孔洞,专为岩原鲤产卵设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监测显示,这种 人工鱼礁 使产卵效率提升 37%,2024 年该区域监测到的鱼卵数量较修复前增加 2.8 倍。
在习水县水产良种场的孵化车间,我目睹了岩原鲤人工繁殖的全过程。技术员小李用羽毛轻扫雌鱼腹部,橙黄色的鱼卵落入瓷盆,与雄鱼的精液混合后,被导入环形孵化槽。这种鱼对水流敏感,孵化水温必须控制在 18-22℃,每秒水流速度 0.3 米。 他指着监控屏说,2024 年他们成功繁育 35 万尾岩原鲤苗种,其中 10 万尾带有 PIT 电子标记,可追踪其生长轨迹。
更具突破性的是基因保护工程。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赤水河建立了 鱼类 DNA 银行,保存着 43 种土著鱼类的基因样本。2023 年,他们从冷冻精液中复苏了濒危的金沙鲈鲤基因,通过人工授精技术繁育出子二代个体。该项目负责人陈博士展示的基因图谱显示,放流群体与野生种群的遗传相似度达 92.3%,这意味着人工繁育的鱼类正在逐步融入自然种群。
在云南赤水河流域管护局的监控中心,24 块显示屏实时切换着水下画面。技术人员轻点鼠标,二郎滩渡口的 4K 摄像机缓缓下潜,屏幕上立即呈现出岩壁缝隙里栖息的长薄鳅。这套由 8 个水下终端和 12 个陆地监控组成的系统,不仅能识别鱼类种类,还能通过 AI 算法估算种群数量。2024 年 5 月,系统自动报警显示赤水河上游出现异常鱼群聚集,管护局迅速派出巡查队,成功阻止了一起夜间电鱼行为。
科研监测网络更为精密。中科院水生所设置的 25 个监测断面,每季度采集水样、鱼卵和仔鱼样本。在 2024 年秋季监测报告中,一组数据令人振奋:中大型鱼类占比从 2017 年的 18% 提升至 34%,其中对环境敏感的鳜鱼、鲇鱼数量增加显著。监测船 赤水号 上的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显示,河流主槽流速恢复到 0.8-1.2 米 / 秒,这正是多种鱼类产卵所需的最佳水流条件。
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鸡鸣三省大桥,一块特殊的告示牌引人注目:《赤水河保护共同决定》全文刻在青铜板上,三省的执法二维码并列排列。这种首创的 共同决定 + 条例 立法模式,实现了三省标准统一 —— 比如对电鱼行为的处罚,过去三省罚款幅度从 500 到 5000 元不等,现在统一为 5000-20000 元,并纳入信用惩戒。
联合执法成效显著。2024 年 利剑行动 中,三省组成 12 个联合执法组,在赤水河干流开展 72 小时不间断巡查。贵州赤水市农业农村局的执法记录显示,行动期间查获跨省非法捕捞案件 17 起,较 2020 年同期下降 68%。更深远的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 四川每年向云南、贵州支付 1 亿元横向补偿资金,用于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这种 下游付费、上游保护 的模式,开创了流域共治的先河。
在赤水河上游的镇雄县, former 渔民陈科华的养牛场里,30 头西门塔尔牛正在咀嚼青贮饲料。以前靠打鱼一年收入 3 万,现在养牛年收入 8 万,还不用冒风险。 他指着墙上的 退捕渔民创业示范户 牌匾说,当地政府提供的 10 万元创业贷款和养殖技术培训,让他顺利完成转型。像陈科华这样的退捕渔民,赤水河沿岸共有 1200 余人,其中 87% 实现稳定就业,23 人成为专职巡河员。
民间环保力量蓬勃发展。黄荆镇的 河小青 志愿服务队由 200 多名村民组成,他们每月开展 河岸清洁日 活动,用无人机监测垃圾倾倒情况。在他们的带动下,2024 年赤水河沿岸垃圾堆放点减少 73%,村民自发捐款 15 万元修建了 12 个垃圾分类站。更具特色的是 渔民议事会—— 由老渔民、乡贤和环保专家组成的民间智库,每年召开四次会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2023 年他们提出的 设立渔民生态管护公益岗 建议被三省采纳。
茅台镇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酒糟与河水的混合香气。在茅台酒厂的水源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采集水样,数据实时上传至赤水河流域水质监测平台。这种 生态酿酒 模式创造了惊人价值:2024 年,赤水河沿岸酱香型白酒产值突破 2000 亿元,其中茅台集团纳税额占贵州省财政收入的 15%。更关键的是,酒厂投入 12 亿元建设的污水处理系统,使工业废水回用率达 92%,实现了 用优质水、还更优质水 的闭环。
竹产业的生态转化同样亮眼。赤水市 130 万亩竹林如绿色屏障守护着河岸,当地企业将竹子加工成竹纤维、竹缠绕管道等高端产品,2023 年竹产业总产值达 81.3 亿元。在丙安镇的竹编工坊,非遗传承人李奶奶正在编织鱼篓,她笑着说:现在不用打鱼了,编鱼篓卖给游客,收入比以前还高。 这种 以竹代木、以竹兴业 的模式,使赤水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 82.5%,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红色旅游的生态价值日益凸显。威信县扎西会议旧址旁,民宿老板王芳的 红军鱼庄 生意火爆,她开发的 生态鱼宴 用的是增殖放流的岩原鲤,每桌售价 880 元仍需预订。2024 年,威信县接待红色旅游游客 325.73 万人次,旅游收入 33.66 亿元,这些收入的 5% 被专项用于赤水河生态保护。在游客中心的留言簿上,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写道:在这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5 年 4 月 12 日凌晨,赤水市渔政执法队在大同河支流查获一艘改装电鱼船,船上有 137 公斤渔获物,其中包括 23 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薄鳅。这起案件暴露了当前执法的难点 —— 犯罪份子使用 GPS 定位躲避巡查,甚至将电鱼设备伪装成钓鱼工具。更隐蔽的是 三无 船舶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赤水河仍有 300 余艘未登记的小型渔船,夜间出没于支流浅滩。
新型捕捞工具带来挑战。一种名为 可视锚鱼 的设备在黑市流通,使用者通过水下摄像头精准锚捕大鱼,对种群伤害极大。2024 年,镇雄县渔政部门收缴此类设备 47 套,涉案人员最小仅 16 岁。此外,跨境捕捞问题依然存在,由于赤水河上游流经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省界河段的监管存在盲区,2024 年查处的跨省案件较 2023 年增加 12%。
每个周末,赤水市习水河垂钓区都会迎来数百名钓友,但资源分配矛盾日益凸显。68 岁的退休干部老张抱怨:现在允许垂钓的河段太少了,我要开车 40 公里才能找到钓点。 而年轻钓友小王则希望开放更多品种:我想钓鳜鱼练习路亚,但规定里只允许钓鲫鱼、鲤鱼。 这种需求与保护的矛盾,在节假日尤为突出。
管理手段亟待升级。当前实行的 一人一竿一钩 政策在执行中存在漏洞,部分钓友使用多钩、串钩违规垂钓。2024 年国庆期间,赤水市渔政部门在巡查中发现,43% 的违规行为属于钓具超标。更复杂的是饵料问题 —— 商品饵的过度使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钓友自发推广的 玉米垂钓 仍未普及。如何在满足休闲需求的同时保护生态,成为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智慧护河将成为主流方向。贵州省正在建设的 赤水河数字孪生系统,通过 5G、物联网和卫星遥感技术,构建河流全要素数字模型。建成后,管理人员可在虚拟场景中模拟鱼类洄游、污染扩散等过程,提前预警生态风险。云南段试点的 渔政机器人 已投入使用,这种水陆两栖设备能自动识别非法捕捞行为,并通过高音喇叭驱离。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值得期待。2024 年,赤水河流域成功发行全国首单 生态保护债券,募集资金 5 亿元用于鱼类栖息地修复。更创新的是 渔业碳汇 试点 —— 通过测算鱼类固碳能力,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显示,赤水河每年可固碳约 12 万吨,若纳入碳交易市场,将为流域保护提供持续资金。
对于钓鱼爱好者,生态垂钓 将成为新潮流。赤水市钓鱼协会正在制定《赤水河休闲垂钓规范》,拟划分核心保护区、限制垂钓区和开放垂钓区,并引入 钓获积分制—— 钓友可通过放流、举报非法行为累积积分,兑换生态保护纪念品。这种将个人爱好与生态保护结合的模式,或许能为全国河流保护提供借鉴。
暮色中的赤水河泛着金红色的波光,收竿时最后一尾岩原鲤在网中跳跃,鱼鳞反射的光斑仿佛红军帽徽的红星。从四渡赤水的战火到禁渔七年的坚守,这条河流用八十年的时光证明:当鱼钩不再是索取的工具,而成为丈量生态的标尺时,人与自然才能真正达成和解。
背包里的鱼类分布图已写满标注,最新的记录是今天钓到的长薄鳅 —— 这种曾被认为灭绝的物种,如今在镜头前展现出优美的游姿。
当我把它轻轻放回水中,看着它消失在清澈的河水里时,忽然明白:我们重走的不仅是长征路,更是一条通往未来的生态之路。在这条路上,每一个钓鱼者都可以成为守护者,每一次钓获放流都是对历史的回应,对未来的承诺。赤水河的故事告诉我们:唯有将鱼钩上的生态启示融入血脉,才能让绿水青山与红色记忆永续流传。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从被害人方代理律师处获悉,男子强奸嫂子后杀人未遂、出狱后泄愤又刺死见义勇为者一案,将于7月22日上午二审开庭,由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华宁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据路透社7月21日援引俄罗斯媒体报道,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的大规模袭击21日在莫斯科主要机场引发混乱。多架次航班取消或延误,数以千计的乘客排队等候或睡在机场地板上。报道称,俄罗斯媒体发布的视频显示,在俄罗斯最繁忙的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人们排起长队,还有一些人在地板上睡觉。
县委书记只手遮天,挪用6500万强推文旅项目,后因资金链断裂停工烂尾,成为“半拉子”工程#打虎拍蝇
嚣张别车男身份被扒!中联重科急撇清 网友:代理商不算你的人?#中联重科回应男子别停摩托车
中联重科员工联系我了,我给大家读一读 你们觉得,有道理么,我觉得,挺有道理的#摩托车 #交通事故 #中联重科
高考结束选学校千万擦亮眼!湖南最新曝光的7所野鸡大学专门坑骗考生,文凭废纸不如。湖南屈原大学、株洲航空旅游学院、常德经贸学院、湖南经济管理大学、湖南湘林科技大学、中南建筑工业学院、湖南工贸学院——这些名字听着正规,实则全是无办学资质的假学校。官方名单明明白白,报考前必须查实。
小李是个喜欢四处跑的背包客,这次他跑去了广东云浮,结果一路踩坑,哭笑不得。他说,云浮可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没做好功课真的会被“坑惨”。 想去云浮?这些事你可得提前知道! 广东云浮看着低调,其实藏着不少宝贝,风景、人情、吃喝都挺有意思。
还大言不惭的表示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给人一种提前锁定胜局、半场开香槟的既视感。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很夸张,但难道这就代表美国赢得了这场关税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