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游中国股份有限公司-BG大游官方网站-DNA存储纠错编码技术专家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125号的答复

作者:小编 日期:Aug.08.2025 点击数: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125号的答复(图1)

  您提出的《关于大运河文化创新性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非遗工作以“科学保护、传承弘扬”为基本立足点,积极贯彻落实《常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加强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26个,其中人类非遗项目1个、国家级项目13个、省级项目78个、市级项目134个。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梯队结构,增强传承实践活力。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49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8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86人。

  通过分类推进、错位发展,推进建设一批非遗工坊,推动传统手工艺转型升级,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金坛古籍、金坛刻纸、溧阳玉枝天目湖白茶、常州银丝面、玉蝶萝卜干5个非遗工坊获评省级首批非遗工坊。不同发展类型的工坊模式,让老手艺释放新动能,提升创新传承的活力,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天宁区焦溪古镇是运河沿线保存完好的千年村落,以“黄石半墙”建筑风格和传统市集文化闻名。焦溪古镇“活态保护”项目采用“生态博物馆”模式,不搬迁原住民,修复古宅、古桥、古街,展示原汁原味的运河村落生活,设立非遗工坊(如焦溪糍粑制作、油酥饼),游客可参与制作。

  金坛区儒林镇富集了儒林树德堂妇科、长荡湖船宴、诸葛八卦村、柚山放灯节等一批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该镇的柚山村以“洮湖鲜乡、诗意柚山”为主题,整体规划建设,山水民宿、田园诗社、工业遗址改造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面向游客开放。

  实施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鼓励“师徒制”传承,持续推动金坛刻纸、常州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等特色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吸引年轻群体参与。积极组织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各类培训、研修班,培训课程内容涉及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新媒体传播技能等,提升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知识素养,提高传承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传承能力。强化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确保非遗传承活动有效有力开展,促进非遗良好存续。

  培育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队伍。常州文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以推荐申报带头人为契机,深入基层一线摸清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和乡村文旅人才实情,积极发掘和培养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的带头人,入选文旅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能人)9名,初步建立起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扎根乡村、服务群众、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带头人队伍。

  多措并举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大学生创业工作、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等工作要求,成立常州乡创(乡村旅游)主理人联盟,打造常州乡创(乡村旅游)人才孵化基地,举办常州市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暨支持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服务举措发布活动,推出以“组织赋能、菁英孵化、信息畅享、品牌跃升、融合发展”为核心的五大服务举措,为青年人才返乡入乡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强化政策保障。市财政近三年统筹中央、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815.57万元,用于支持非遗重点项目及传承人传习补助、开展非遗传播活动等。

  一是聚焦产业融合发展。将实施乡村“百景千店万人”计划,打响“乡约常州”农文旅品牌。在2025-2027年,培育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个美丽乡村景观,引进培育1000个乡村消费场景。深化“苏韵乡情”品牌推广,举办多种类型的休闲旅游农业推介和节庆活动。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不同行业、领域间的跨界合作平台。在有效保护前提下,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推进非遗有机融入乡村建设,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空间和场景。鼓励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宽非遗产品推广和销售渠道。

  二是聚集乡村文旅人才。深化乡村文旅带头人引领作用。通过加强联系服务、搭建交流平台、强化教育培训、鼓励创新实践等方式,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激发带头人发展潜力,持续培养支持一批引领力、支撑力、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强的乡村本土文旅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梯队结构,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深耕乡村文旅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通过招募活动、工作站、基金扶持构建乡创人才“引育投”全链条;建立和发布全市乡村旅游新业态主理人信息库等四大数据平台,打通人才、业态与资源信息壁垒;推出全市统一的乡村文旅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深入推进文化、艺术、非遗等各类资源在乡村深度融合,重点培育“乡村+非遗”等新业态,重点打造“艺术村落”等乡村文旅消费示范场景,未来三年帮扶返乡入乡创业青年100人,培育30个示范项目。

  三是聚力乡村产业振兴。采用“非遗+乡土文创”“非遗+乡村研学”等方式,推动非遗项目与乡村文旅项目相容相促,将非遗富含的生活理念、民俗韵味、社会风尚融入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乡村旅游线路设计、乡村旅游服务配套之中。培育建设一批具有烟火气、草根味的乡村非遗传习空间,打造非遗主题乡村民宿,推动非遗项目抱团发展,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需求的紧密对接,实现非遗创新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术支持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