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合肥市政府网站消息 巢湖之滨,渡江战役纪念馆与安徽名人馆并肩而立。这个夏天,两馆同步完成设备更新,实现硬件焕新、内容升级、互动加码。8月16日,这两座焕新的场馆将以更丰富的面貌,迎接每一个想要触摸历史的人。
画面从安徽地图缓缓铺开,点亮的城市与历史人物的头像依次出现——皋陶、老子、包拯、詹天佑、邓稼先……每一帧都有专属的色彩与配乐。
“这次我们是两馆同步提升。”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副处长彭飞介绍。
此次升级共更新展览展陈设备500余套,其中,渡江战役纪念馆150余套、安徽名人馆355套。渡江战役纪念馆重点改造了“巢湖练兵”“突破江防 万船齐发”等8个历史场景,采用高清激光投影、AR等技术,力求让观众感受到战役的紧张与壮烈。
安徽名人馆则在15个展区空间做了升级,并新增裸眼3D、XR沉浸式体验厅等项目。
走进焕然一新的展厅,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荣誉主任翁飞放慢了脚步。面对眼前的多媒体屏和触控台,他说:“这已经是第三次提升改造了。”翁飞介绍,除了增加视频、三维影像等动态内容,触摸屏背后还接入了一个庞大的数字化资源库,将安徽名人的故事集中保存、不断更新。馆内展出的人物背后,为观众提供了更完整的历史画卷。
“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让人物真正‘活’了起来。”他形容,如今的安徽名人馆不再是静静陈列的雕像和文字,而是能近距离互动的文化空间。观众可以“问一问”“听一听”,孩子们能在沉浸体验中走近人物、理解故事,“通过一个人,看到一段历史,感受到安徽山水与人文的厚度。”
截至探访当天,132台投影机、110台音响设备、65套触摸屏设备已完成调试,105个多媒体内容和103个互动软件也进入最后测试阶段。
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讲解员冯晓婉走到序厅中央,带着记者来到一面雕刻着儒家六艺符号的石雕屏风前,屏风背后是一条蜿蜒的徽派廊道,漏窗里透出灯光与影像。
冯晓婉介绍,这里是“六艺寻徽”的起点。六个主题空间依次展开,观众可以像闯关一样完成体验,“每个空间都有互动,观众不是单纯看,而是可以动手、发问、得到回应”。
在“礼教空间”,竹影映在墙面,体感装置感应到冯晓婉的动作,立刻推出一位虚拟先贤与她对话。墙面大屏上,徽州宗祠的影像缓缓切换,配合字幕讲述着“自卑而尊人”的修养准则如何传承至今。
走到“声景剧场”,冯晓婉轻轻拨动古琴琴身,《高山流水》的旋律在巨幕山水间回荡,画面从溪流山谷推到云海高峰。
在“射艺空间”,记者试着拉弓瞄准墙面投影的逍遥津古战场。箭离弦的同时,捕捉系统实时显示命中情况和射姿评分。冯晓婉说,这不仅是娱乐,也在传递“观德于射”的古训。
“御术体验”让人化身古代御者,完成屏幕上的车战问答后,便能通过体感装置驾车驰骋在虚拟的淝水古战场,感受古代战术的智慧与紧迫。
在“书艺空间”,冯晓婉拿起数字毛笔,在水写屏上写下一个“徽”字,墨迹在宣纸纹理背景中慢慢晕开;旁边的“数理之境”里,多点触控桌展示着徽州榫卯、斗拱结构,观众可以徒手拆解、旋转、拼合,探究古代建筑的力学奥秘。
“每位观众完成体验后,系统都会生成一份‘文化基因图谱’,相当于带走一段属于自己的修习记录。”冯晓婉说。
走出互动体验厅,来到展馆东门。这里新安装了一块占地30平方米的巨型LED屏,正在试播一段动态长卷。
画面开场是一幅安徽地图,城市轮廓依次点亮,代表各地的名人头像在相应位置缓缓浮现,每一张面孔旁,都配有简洁的生平介绍和成就概述。随着长卷推进,影像从古代走到现代,最后定格在“敢为天下先——安徽人的精神基因”几个大字上。
“这块屏不仅是展示工具,更是一个时间轴。”冯晓婉解释,“我们希望观众通过观看,能串起安徽几千年的历史脉络,感受到这片土地孕育出的群星和精神。”
通过AI技术,浮雕墙上的先贤依次“走下来”,用第一人称讲述他们的故事——皋陶谈治国,庄子聊逍遥,包拯直言为官之道,詹天佑回忆筑路艰辛,邓稼先讲述隐秘的科研岁月。配乐在低沉与昂扬之间切换,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让观众不自觉地放慢脚步。
“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升级后的重点。”冯晓婉说,“影像、声音、故事结合在一起,让名人的形象不再只是展板上的一行字,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存BG大游官方网站在。”
渡江战役纪念馆和安徽名人馆的更新,不只是硬件和内容的升级,也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
五年来,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待观众316万余人次,其中研学团队超过2600批次,开展线余场。烈士寻亲活动帮助30余位烈士的名字被重新刻入英烈厅。
“我们的BG大游官方网站目标,是让这里不仅是参观的地方,更是让历史走进生活的课堂。”彭飞说。
未来,两馆将持续引入新技术、丰富展览内容,同时加大革命文物征集和保护力度,推出更多研学课程与文创产品,让渡江精神与安徽名人精神在当代生活中落地生根。
他介绍,馆方计划与学校、社区合作,把展馆的一部分互动课程延伸到校内和公共空间,让更多孩子在课外活动、假期研学中接触这些故事。“渡江精神、名人精神,不是停留在展厅的名词,而是可以指导当下生活的力量。”
从浮雕墙上的先贤独白,到XR里的巢湖古城,从裸眼3D里的黄山云海,到互动体验厅里的“六艺寻徽”,历史与科技在这里交织成一段段鲜活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