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启动“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专项行动”,计划对800家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安全贯标试点,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深化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
:强化工业领域网络安全能力,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保障,支撑“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目标。
:国家数据局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流通交易合同示范文本,覆盖数据提供、委托处理、融合开发、中介服务四大场景,明确数据产权、安全保密等条款。
:降低数据交易成本,规范市场秩序,加速数据要素合规流通,助力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中央企业需通过品牌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位一体发展。
:强化企业在数字经济中的品牌价值输出,尤其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形成国际影响力。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倡导开放协作、技术共享,推动建立国际监管协调机制。
:2027年前建成国际级“AI+医疗”创新中心,突破医学数字孪生、DNA存储等技术,研发多尺度生物医药基础模型。
:依托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AI在靶点发现、临床试验等场景的应用。
:专项支持公共算力(新增10G-PON端口、5G基站)、数据流通(城市数字化转型资金),构建“国际数据港”生态。
:深化长三角协同,布局6G、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到2027年培育30家全国领军企业,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和10个五百亿级集群。
:通过智能产品供给(芯片、光电设备)、数字消费场景(元宇宙、脑机接口)拉动内需,目标消费品营收破万亿。
:建设三大科创高地(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的算力、数据、模型基础设施,培育4个基础模型和8个标杆场景。
:新增5G基站1100个、万兆光网试点,公共算力突破3000P;释放150亿条公共数据价值。
国家政策强调网络安全与数据流通的平衡,地方实践(如北京医疗数据模型、上海数据资产化)体现“以安全促发展”逻辑。
北京聚焦医疗与科研,上海布局国际科创中心,四川押注低空经济与6G,反映区域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的差异化竞争。
国家与地方政策密集出台数据流通规则(合同范本、试点名单),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2027年或成数据要素市场爆发节点。BG大游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被多地列为重点,政策支持从单一技术研发转向全产业链生态构建(如四川“六大领域+八大未来产业”)。
央企品牌建设与地方产业集群政策呼应,如上海张江科学城、深圳鹏城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地方产业政策联动。
总结:2025年7月政策呈现“国家定框架、地方创特色”的格局,网络安全与数据要素构成数字经济的“双轮驱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成为区域竞逐焦点。未来三年,政策红利将加速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端释放,企业需把握“安全合规+场景创新”双重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