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发展战略对策研讨会”在刚刚揭幕并启用的华大北京创新中心举行。
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在发表视频致辞时提出,生物经济兼有基础性、颠覆性及可持续性,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应该开辟新赛道、走进无人区,同时也必须强调统筹规划、合作协同,“大舞台必须有大合唱”。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张晓强,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吉训明以及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分别以“大国经济科技竞争态势及对策”“患者驱动的医学创新”“公共卫生领域前沿与挑战”为主题作报告。
本次研讨会还聚焦AI+BT探索生命医学教育新范式、时空组学技术与应用、“智惠智造”带动生命科学探索新速度、基因科技赋能民生普惠、共创健康管理新生态等主题举办了五场平行论坛。200余位行业代表围绕工具技术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各地民生项目实践、健康管理新范式等展开交流讨论,不仅着眼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突破,更关注科技成果的普惠性应用,致力于推动前沿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
研讨会上还发布了《全球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报告对全球生物经济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以及全球不同地区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技术创新突破路径、产业发展路径优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风险防范与安全保障、国际合作与开放发展等多个维度为中国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当天,华大北京创新中心在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东畔科创中心正式启用。据介绍,该中心配备了基因组学、细胞组学、时空组学等领域具有全球领先性的工具设备,可在基因、细胞、组织等层面开展生命信息解析,支持发育、疾病、衰老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心还建设了高通量多组学解析平台、高性能计算与存储平台和DNA编辑与合成平台等共性技术平台,为生物大数据的读取、存储、计算、转化提供开放共享的支持系统。
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尹烨表示,华大北京创新中心的建设,响应了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需要,未来将成为科学界、产业界、教育界的集散地和策源地。未来,该中心将借助北京在算力、数据、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围绕生命健康大数据的读、算、用、存全周期,开展数字孪生、生物计算、智慧医疗、DNA存储四个方向的前沿技术研发。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医药健康产业专委会、华大集团、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东畔科创中心共同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FMD 论文速览:2022年春季上海新冠疫情中,既往疫苗接种对奥密克戎BA.2.2亚谱系的宿主保护作用
FMD 论文速览:ACSL5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标志物通过棕榈酰化修饰调控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活性
FMD 论文速览: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中,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加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展
FMD 论文速览:通过IgG唾液酸化调控孕期狼疮活动:IgG唾液酸化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的新型交互作用
FIE 清华大学王定胜教授与哥伦比亚大学庄泽超博士:通过酶模拟电催化推进氢能
QB期刊 清华大学谢震团队开发细胞状态响应型合成启动子工程框架,揭示T细胞耗竭调控新靶点